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论坛暨新时代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巴山论坛举行“中国广播电视40年”主题演讲,此次主题演讲由重庆新闻学院副经理、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理颜春龙主持,共有八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观点。
(颜春龙经理主持演讲)
论坛主题开始前,颜春龙经理首先对参与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以及业界朋友们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感谢。谈到此次论坛召开的时代背景,他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进入新时代之际,中国广播电视开始进入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的新征程。站在一个时代的新起点,如何回顾和总结中国广播电视40年来的改革历程和发展成就,探究和发展未来中国广播电视的新方向和新动能,已成为广播电视工作者和教育者的共同使命。”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部副主任、高级记者覃信刚阐述了中国广播电视的“四个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闻规律、市场规律、传播规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的理论体系、管理体系、法制体系、内容体系、产业体系、技术体系、人才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把我国建成广播电视强国。覃信刚强调:广播电视要更大的改革,必须再次突破体制改革,进行频率频道的整合,广播电视类型的改变,经济制度的改变,理论研究要走出去,同时还要进行内部的融合。
(覃信刚)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总台长)牟丰京以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有线网络和“两江云”平台为例进行充分的阐述,在渠道生态化和内容产业化方面,牟丰京列举了重庆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谢谢你来了》栏目和电影《幸福马上来》来分别彰显二者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他说:“搞好集群发展,可能会解决好中心制和频道制各自的弊端问题,既能够坚持市场主体,同时又能够集中运营式地办大事。”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评审专家,中组部千人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国家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洪浚浩就“中国电视40年发展与变化的回顾与展望”进行发言。洪教授首先指出中国电视发展和变化过程与世界电视强国的轨迹是相吻合的,都经历了起步——辉煌——挑战三个阶段。洪浚浩教授根据在CNN的实地调查获得启示,电视要发展,则要与新媒体融合、电视内容与时效的结合、传统电视与其他媒体形式的融合。洪教授借用“我们还有机会,但不会太久。”来告诫传统电视媒体,希望中国电视借鉴他国出彩地方,实现再度的辉煌。
(洪浚浩)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艺术研究院副经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金尧就“网络文学在对电视文艺的影响及前瞻”进行发言。张金尧指出,网络剧和传统电视剧所具有的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播出时间相比,有着更灵活的播出观看方式。同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如今,网络娱乐用户规模高速增长,网络视频的点击量是电视剧播出量所难以比拟的,这都需要电视剧行业得到警醒。但电视文艺也具有网络剧难以比拟的优点,有着网络剧达不到的艺术公信力和新闻的公信力。张金尧为电视文艺的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议是:向优秀传统文化要生产力,树立历史自信又警惕“伪国风”;向异彩纷呈的现实生活要生产力,要有古代文艺理论的当代话语权。
(张金尧)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张轶敏首先向大家分享了一首歌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理论传播的效果。随后她以电视节目“马克思靠谱”传播中各个高校员工热情参与自发宣传举例,呼吁业界要用全新的视角来进行理论传播,引起情感共鸣。让理论回归原始文本,深入群众,要满足时代对理论的呼唤与需求。张轶敏女士认为一个电视台只要能够拥抱新的传播方式,就能够改变落后的局面。张轶敏表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在解放,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扩大。这一时期,马克思不应该缺席,理论创新不应该缺席,而传媒在传播中责无旁贷。
(张轶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申启武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广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申启武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广播在探索与革新中不断走向成熟,走向繁荣,广播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播的史学研究、理论研究、业务研究都有新的突破;广播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队伍和学术平台不断扩大。但由于广播研究依然存在一些团队建设非系统性与学科发展边缘化、业务研究含金量不足、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陈旧单一及理论批评和学术论争意识不强等问题,对广播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影响。
(申启武)
广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赵随意从我国媒体当代广告发展的历程,指出了我国广告业的四大变化:广告主的变化、广告代理公司的变化、媒体的变化,并结合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的经营实践和美国彭博社的经营运作理念,总结了一句话,在发展遭遇挫折的时候,“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赵随意)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经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韩鸿从《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这一背景出发,向与会者介绍了“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目标和两个“五年”“十年”任务。他通过具体案例指出,近现代跨喜马拉雅地区传播与文化交流频繁,非政府组织担当了跨境传播的重要力量。在我国藏语卫视的跨喜马拉雅地区传播实践当中,通过广域实践、借船出海以及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将内容传播出去。韩教授根据以往实践经验,提出了问题与思考:一是需要跨越“三重门”,即民族、文化、地域;二是关于内容生产的“内外有别”,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三是“走出去”与“走进去”。
(韩鸿)